我小學時,聽老師講了一番大學問:「早餐要吃的像國王,中餐像平民,晚餐像乞丐」,又聽說這是有醫學根據的。可惜不知是她惜字如金或者我閉上眼睛,到現在我還是不瞭解箇中道理。
我的早餐從來沒有好好吃過。大部分是在家裡,早上六點多起來,隨手從桌上抓了一個麵包(還是幾天前的傍晚我媽下班,順路買的)就嗑了起來。有時候是芋頭餡,有些則是奶酥;不過這已經沒有分別,因為恍惚的我只是胡亂嚼嚼,就一口吞下。好幾次被哽到,慌慌張張灌水又被水嗆到...。
儘管我的早餐曾有些微的輪替,譬如牛奶配麵包、饅頭夾蛋配「黑五珍」(一種我順著我爺爺一起喝的養生沖泡飲品)、窩頭(據說是北方人的食物,類似饅頭但成分是五穀雜糧)、小籠包配荷包蛋(小籠包是前一天傍晚買的,早上再用大同電鍋重蒸一次)...,卻通通受制於我暫醒的恍惚,早餐是在夢裡還夢外,我好像沒分清楚過。
總而言之,我的早晨開始於一團混亂。
乞丐也有短暫的狗運。有幾次我鹹魚翻生,然而也僅止於那幾次。
有一次自己去逛超市(別問我為什麼有這念頭,反正是逛),心血來潮買了一些外國影集裡常出現的「營養榖片」。大概兩百塊一大包吧,每天早上裝在大碗裡用牛奶沖著喝,撐起了兩個禮拜美好的早晨。我總不可能常跑超市補貨,而「向上奏請」的更換膳食要求又被「淡淡而堅決」地否定。在早餐這方面,我又被打回乞丐身分。
另一次,是在南部過年的時候。被家人在早上七點拖起來,去市區的一家小吃店點牛肉湯。「全台灣都有牛肉麵,但是真正的牛肉湯只有南部才有」牛肉是當天早上剛送來的,一片片細切放入湯裡。刻意不完全煮熟,讓牛血滲入湯頭調味,也染了一點暗紅色。湯面泛著油花,而湯頭口味偏重。老闆送來一碗免費白飯,一疊薑絲混著甜醬。正統的吃法是:夾一片牛肉,在白飯上抹一抹讓湯汁滲入白飯;再把牛肉跟沾了甜醬的薑絲夾在一起送入口裡。那口味,令坐在電腦前的我,現在都還分泌唾液不止。喝一口湯,如果覺得太鹹,再配口白飯。一頓早餐這樣吃,雖然簡單,但絕對是國王的境地了。
和同學中午去小吃店吃飯,意外發現菜單上有「牛肉湯」。他也在南部嚐過道地的牛肉湯,我倆共同為那美味瘋狂。於是點了一碗,等待時候,腦裡頭那味道的記憶也慢慢升起。
湯送了上來。我嚐了一口,搖搖頭嘆了口氣,才想起那句話:「全台灣都有牛肉麵,但是真正的牛肉湯只有南部才有」唉!真正的牛肉湯,果真只在南部啊!
繞了一大圈,話說從頭;目前我的早餐模式,和以上所有都不太一樣。其實也並不神秘,只不過是燒餅夾油條,蘸點甜豆漿的中式早餐而已(這樣的早餐還被同學覺得怪,他們都習慣了蘿蔔糕三明治、奶茶漢堡加蛋和飯團)。把早餐帶到學校去,一起床就洗個晨澡清爽醒腦。這樣的早晨,雖然稱不上國王,至少維持了一個平凡人物的小小幸福吧!